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工程机械强势复苏

工程机械强势复苏

发布时间:2022-09-30 点击:77次

机械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行情怎么样?

●2010-12-17 调控加码 工程机械业魅力不减

相关研究显示,2007以来,房地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工程机械的

收入和利润增速。正因为如此,今年4月份以来,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的

背景下,市场对工程机械产生悲观预期。机械设备板块成为基金在二季度减持

比例第四大行业。目前,业内对该行业的投资机会虽较为乐观,但分歧仍存,

像南方基金这样持续坚定看好的机构并不多。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从国内外多种因素分析了工程机械的发展前景。

首先,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产能扩展明显放缓。4万亿投资多投向了保障

性安居等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本没有用来增加新的产能。目前,

部分行业的产能瓶颈已经显现。比如,钢铁业今年的产能利用率约90%,一些汽

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达120%,不少车企职工都是两班倒或三班倒,工程机械

也基本上五六个月未停工过。未来产能的扩张将拉动对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的需

求。其次,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厂房建设、设备投资也

将促进工程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从全球视角来看,世界产业分工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也决定了中国

未来仍然会大力发展机械装备行业。邱国鹭认为,在国际分工中,中国的优势

在于制造业,而且目前中国的机械装备制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目前政府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但是,在已经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机械装备

制造方面,不会放缓走向世界的步伐。此外,新兴市场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有

强烈需求,中国也鼓励通过对外投资推动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机械设备会

更多地被带出国门。

数据显示,今年前十月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为115087.32亿元,同比增长3

3.82%;工程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91亿元,同比增长55.1%,增速较去年

同期加快24.1%;销售产值3532亿元,同比增长55.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5

%。这或许可以作为南方基金今年以来坚持看好机械设备的一个支撑。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在高增长态势下,明年机械行业特别是工程机

械能否保持高增长,令人有一些担忧。南方基金的预言是否能实现、其是否能

继续在机械设备板块获得高收益,尚待市场检验。 ●2010-12-17 “十二五”工程机械将年增17%

12月16日,工程机械协会副秘书长杨宝德在民族证券举办的“2011年投资

策略年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年增长率将达到17%,

收入将达到9000亿元。

开云体育表示,工程机械销售额大约占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1.5%-2.5%,这是未来

20年工程机械行业继续稳固增长的最有力保证。“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在交

通运输上的资金将达10万亿元,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将极大带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出口将是拉动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的另一有力引擎。国内工程机

械产品较欧美、日本性价比高,未来在非洲、美洲等地市场前景广阔。他预计

,我国明年工程机械出口额将达150亿美元。

工程机械是技术、资金、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7年开始,中国已经成

为世界工程机械大国。但产品质量水平总体不如国外,售价明显低于欧美、日

本同类产品。中国能否从工程机械大国转型为强国,就看今后5-10年零部件配

套能否变大变强,特别是液压泵、发动机等核心技术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12-14 “十二五”前景可期 工程机械龙头业绩有看点

今年以来,受益于高铁及城镇化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工程机械行

业表现亮丽。今年前10月工程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91亿元,同比增长55

.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4.1%;销售产值3532亿元,同比增长55.4%,增速比

去年同期提高25%。在此背景下,受益于主要产品的普遍高增长,上市公司业绩

和股价表现抢眼。不过,在高增长态势下,明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前景引人关注

,对于业绩能否持续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近期不少分析人士的研究观点化解了上述担忧。方正证券近期一份研究报

告指出,工程机械行业受益于城镇化进程、机械替代人工以及设备升级更新需

求等,从大趋势来看行业持续景气可期。短期内,受益于保障房建设、“十二

五”规划基建投资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出口复苏,以及新能源建设与管道铺设

等新动力,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仍将维持16%左右的增长。而中投顾问发布的预

测报告也显示,根据工程机械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行业仍处于快

速成长期。工程机械行业作为我国优势制造业的代表,成长空间仍然很大,城

镇化进程、产品线延伸和海外市场需求增长等是行业增长的三大动力来源。

具有业绩增长能力、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仍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国泰君安报告指出,与“十二五”规划相应的是,工程机械一线龙头企业中联

重科、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均规划2015 年达到1000亿收入规模,二线企业柳工

、山推股份也规划2015年达到500亿收入规模,各大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启动再融

资,扩大产能,为将来的增长做准备。分析人士表示,其中的公司均多有看点

,如徐工机械相比同类企业,市值与股本扩张空间最大、管理层激励空间最大

;三一重工挖掘机、起重机仍将继续带动业绩增长;柳工的挖掘机放量、海外

平台建设,有助于提高毛利率水平等利好因素体现。

此外,业绩增长稳定、科技研发实力雄厚的中联重科值得重点关注。公司

作为制定中国工程机械国家及行业标准机构,拥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唯一的

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机械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混凝土机械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此外,在海外市场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公司身为进军海外

业务的先驱也将受益于此。公司在2008年6月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

A59.3%股权,此举将结合CIFA在欧洲设立的分销服务网络与其研发实力和专有

技术,大大提高公司产品的质量与市场品牌影响力;另外,公司可以借CIFA通

过“国内采购、意大利组装”的方式,大大降低进入欧美市场销售的成本,提

高生产与销售效率,加快国际化步伐。

方正证券指出,在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中,混凝土机械受益于商品混凝土

的推广,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有望维持在20%以上;而起重机业

务方面,公司主要以大吨位起重机为主,受益于大批重大工程动工开建,预计

2011年业务增长15%以上。

而在资本运作方面,中联重科的海外上市计划也在稳步推进。公司于昨日

在港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H股发行价格区间为13.98至18.98港元/股。若按照

中间价16.48港元计算,预计筹资137亿港元。分析人士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

,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低谷时期,此时发行H股,将加快

公司全球化进程,有望在下一轮周期中抢占先机,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2010-12-10 工程机械 经济复苏拉动市场

“我们不应该对工程机械的周期性和盈利能力过于担心。”在年底的策略

报告中,不少机构将目光投向了高端装备制造板块。

分析人士指出,本周除了高铁板块外,工程机械板块逆势走强。工程机械

行业龙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联袂位居资金净流入前列,显示在资金布局

来年行情的现阶段,该板块的活跃度并没有因为大盘震荡整理而消退。

事实上,工程机械行业的强势基本贯穿2010年下半年。“2010年下半年开

始,工程机械板块大幅跑赢大盘指数,同时跑赢煤炭、有色金属等强周期行业

。”财富证券王群认为,经济复苏早期工程机械最具超额收益。

银河证券研究员鞠厚林表示,2010年以来机械行业加速复苏,1-9月全行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102531亿元,同比增长34.59%,预计全年机械行业收入增长32

%-34%。2011年在国民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趋势下,该机构预计行业

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为28%-30%,2012年行业增速为25%以上。

新兴市场需求利好出口

资金布局工程机械板块并非只是单纯的概念炒作。事实上,无论是从宏观

背景还是行业基本面看,工程机械行业都具备比较明显的成长空间。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表示,“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

市场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根据经验,五

年规划的前三年是增长最快的时期。

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总体投资规模仍然较高,特别是铁路投资力度

大,总规模预计达3万亿,将刺激对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和桩工机

械的需求,对拉动我国工程机械市场的作用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出口已经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长江证券吕越

超表示,新兴市场国家将是我国工程机械的主要出口国。目前,国内工程机械

产品的出口地区以俄罗斯、中东、非洲为主,印度、巴西等地区未来五年的基

础设施投资规模与中国相当。

东北证券周思立表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具有较强

的价格竞争力,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空间较大。与欧美相比,中国在中低端产品方面具

有性价比优势,在大型高端产品方面也在不断取得进步。东北证券最新的研究

结果认为,2010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增速预计为30%,复苏势头强劲。 ●2010-12-07 2010年第五届上海工程机械展百花齐放

2010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于日

前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展会展示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1800余家

展商同台展出,是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开拓世界之旅的绝佳舞台。来自165个国家

的超过150,000名专业观众参观了本届bauma China。与上届展会相比,本届展

会到场专业观众数量增长了33%。

 以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为主的中国重工工程机械

企业集体亮相,并发布多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机械产品。外界人士普遍认为

,中国重工企业在展会上的强势表现以及所发布的未来战略规划,可视为中国

工程机械品牌开始加快向“外”突围的明显信号。自主品牌集体发力,携各自

最具竞争力的新型产品瞄准国际市场,释放出了全球化战略发展的最强音,中

国工程机械凭借“中国力量”打破欧美列强把持多年的重工机械市场的屏障已

经到来。

 本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最吸引观众眼

球的莫过于展台上的几台“大家伙”,利勃海尔、托雷克斯、徐工集团、三一

重工、中联重科都各自亮出了自己的“看家宝”—千吨级起重机,要在上海展

的舞台上一较高下。在最新出炉的全球起重机10强企业名单中,我国有4家企业

榜上有名,其中徐工集团位列三甲。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徐工集团今年一举推出了800吨、100

0吨全地面起重机和1000吨、2000吨履带起重机,庞大的徐工千吨级家族为上海

工程机械展的千吨盛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徐工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展的1000吨全地面起重机主臂全伸可达10

0米,采用8节单缸插销变截面伸缩臂,全新的吊臂设计,具有四节主臂加独立

臂头作业,和八节主臂作业两种工况,具备安装约2MW风电的能力。目前徐工千

吨级已经设计新型超起装置,可在整机起重性能安全性能上到大幅度提升。还

可以选配塔臂,使起重机综合性能得到质的飞越。该产品采用9桥底盘,X型支

腿结构,智能化行驶、制动系统,可实现全轮转向,机动灵活。整机行驶状态

自重96t,可实现吊臂自拆卸,提高作业准备效率。这是徐工自2008年上海展展

出当时国内最大吨位QAY500起重机后又一大手笔。

 徐工机械副总裁、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忠说:“我们用8年的时间

走过了国际同行50年的道路,我们希望借助更多国际先进力量,加速前进。”

据悉,徐工目前已形成国内独有的400吨以上五大产品型谱,全面掌握超大型起

重机相关核心技术。在一步步攻克大型起重机顶尖技术的过程中,徐工重型也

在不断垒高起重机品质新高度。”

 作为国际性工程机械行业大展,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

及设备博览会不仅吸引了海外专业观众,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业观众,各省

市行业协会都将组织其会员单位及会员参观展会。强大的全球网络宣传推广,

为展会迎来了超过15万的专业观众,其中企业决策者超过万人。除了美国、德

国等老客户,来自印度、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及中东地区的观众也高

速增长。这与印度、马来西亚、俄罗斯进行新一轮基础建设,澳大利亚随着资

产价格上涨而带来原材料开发项目增多,以及中东地区恢复性建设的复苏步伐

一致,这些地区的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秉承了慕尼黑展的

成功理念,同时又充分迎合了中国及亚洲市场的需求,博览会自2002年成功举

办以来,稳步发展,确立了其作为亚洲工程机械与建材机械行业权威性专业博

览会的地位,也受到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三一重工第一季度销量冠军,股市却放量大跌,什么原因?

三一重工股票涨跌是由二级市场来决定的,并非是与三一重工的销量来决定的,不是销量好股价就涨,销量不好股价就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因为三一重工出现补跌,股票涨高了要跌,跌多了要涨,这是股市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是所有股票都必须遵从的。

而三一重工也是不例外,三一重工股价从3元多,一波主升浪涨到50多元,这个涨幅已经非常惊人了,出现这么大的涨幅之后放量下跌是不是很正常的走势呢?这个放量下跌只是一个补跌而已,这是市场规律。

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对比的是2020年一季度

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对比的是2020年一季度,而当时正处于新冠疫情期间,业绩基数并不是很好,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4.44亿元,同比下降18.92%,净利润113.26亿元,同比下降30.16%。之所以2021年一季度增长明显,根本原因是去年基数低。

同比增长2.5%,国内4.1万台,同比下滑5.2%,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5月纳入统计的26家主要制造企业,共销售200733台,同比增长37.7%,5月份销售27220台,同比下滑14.3%,国内销售22070台,同比下滑25.2%。

北上资金,主力资金撤退,供需关系这是直接因素

北上资金,主力资金撤退,供需关系这是直接因素,因为价格变化主要是供需关系。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市场永远是聪明的资金 占据主导,而不是散户说了算!

三一股东人数占据很大,一大批小散户在里面。他们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抢眼球,所以,我觉着很多人不懂技术,行业,空讲基本面没意义!

再看机构从一八年的四百七十一家至二零二零年的一千三百零五家。这么多机构的参与,将一只低价股推升到几倍,甚至十几倍。单从销量来对照股价是不合理的,销量多不代表赢利能力强,注意每股收益是0.658元。如果在未来几年里每股收益得不到大的增长的话,股价迟早是要回归所值的!

三一重工每年业绩都会明显增长,消息面一路利好

三一重工每年业绩都会明显增长,消息面一路利好,公司即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而近期股价却暴跌45.03%是不合理的。这几天下跌是主力挖的黄金坑,跳入坑里遍地都是黄金,关键暴跌时有没有勇气义无反顾跳入坑里,这需要一定的勇气与智慧。

工程行业是强周期行业,从15年底部开始,工程行业一直在上涨。目前接近周期顶部了。今明两年,国内需求已近顶部,如果国外增长不理想的话,那就是整个行业的下调期了。

增速预计降低以至负增长。假设本来预期增长100%的,现在年报出来才增长50%。那么就要把多预期的50%给跌回去。

钢铁的下游产业,肯定都发展得不会太好,因为铁矿石一直在涨价

钢铁的下游产业,肯定都发展得不会太好,因为铁矿石一直在涨价,3,5年之内还得往上涨!钢铁重工行业的原材料成本会增加很多,而且这个增加的幅度还非常大,这是第一个不利的因素。

重工行业的产品,主要还是用于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中国,还维持着一定数量级的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其他各国各地方应对疫情自顾不暇,需要搞大型的基础设施的,本来也不多。

所以它的产品销路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再加点它内部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果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再出点问题,股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

疫情稳定武汉车厂复工!正常每天能生产3千台?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武汉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经历了2个月左右的停产,给全国汽车供应链造成巨大压力,目前,以东风系为代表,武汉各个汽车生产企业正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并拉动上下游零部件等生产企业强劲复苏。

车企复工安排

东风本田汽车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3月23日介绍,目前,汽车公司3个工厂已全部实现同步生产,开始将产量提升上去,一级供应商也实现100%复工,东风本田汽车公司在武汉有3个工厂,去年生产汽车79.2万辆,产值1350亿元,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单体工业企业,正常情况下,东风本田汽车公司每天产量多达3000台以上,而今年3月份到目前为止,总共仅仅生产了1000台汽车,20多天只相当于过去1/3天的产量。

郑纯楷介绍,我们是上周启动复工复产,现已基本完成热身,这周正逐步将产能提升到50%的生产水平,目前,我们在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三个工厂实行单班进行生产汽车,每天有4500名至5000名专业员工在岗,东风本田汽车公司一厂、二厂、三厂,分别于3月11日、3月16日、3月18日复工。

分阶段逐步复工

机动车企业最大的靠山是市场,是客户,最大的支撑是员工,是信念,下月将实施双班爬坡,逐步将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电控方面,东风本田汽车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机动车企业,并且还是全球最大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供应商,持续推进煤矿、铅锌冶炼行业兼并重组,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从3月12日开始,我们就分阶段逐步推进复工复产,将产量从每小时9台车,提升到现在的每小时24台车,东风乘用车执行副总经理刘洪介绍说,东风乘用车是东风汽车旗下自主品牌,其生产的奕炫、AX7、E70等车型,正是目前市场销量最好的产品,由于其主要市场在湖北,生产销售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较大。

东风乘用车已拟好防疫方案

龙头工程机械行业强势复苏淡季不淡,液压龙头显著受益东风乘用车公司产品销量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受到下游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拉动,据介绍,东风乘用车在省外的270多家一级供应商已于3月初复工,在生产中,东风乘用车拟定并严格实行了详细的防疫方案,包括健康检测、防疫消毒、食堂餐饮、通勤宿舍管理等,同时严格控制现场工作人员数量,削减接触,降低风险。

武汉供应商大部分已复工

武汉一级机动车供应商整体复工率95%以上,供应链风险基本解除,东风系聚集的武汉开发区,拥有东风本田、神龙、东风雷诺、东风乘用车等多家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达500多家,该区与东风汽车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集中办公,办理东风系复工人员出入证、返汉证明、车辆通行证等,每晚7点,准时召开协调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

目前,武汉汽车零部件厂商正在积极复工复产,帮助国内汽车供应链缓解产能压力,武汉市车企一级供应商复工批复100%,整体复工率95%以上,因供应商未复工造成的供应链风险已基本解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